Skip to main content

走过2006

  马上又到了新的一年,对新历的概念谈不上有什么印象,作为中国人,相对来说,工作生活受旧历年的影响要更大一些。但在这样别具象征意义的日子,还是有着别样的意味。

  窗外响彻着肆意的歌吼,对面部队操场里灯火辉煌,彰显着节日的气氛,时下流行的歌曲在那片天空背景衬托下,好似别具一格,他们的生活也许并非如同口中所讲的那般枯燥。弄堂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平日里没什么两样,通往市区方向的公车满满的青春飞扬,路道两旁走过的疲惫身影,一日复一日的生活,还大继续着。

  吉祥内裤
  明年是本命年,最近的超市里红色的吉祥内裤只有一种。从何处流传下来这样的风俗,听也罢不听也罢,就当是需要养成一种习惯,一种要坚持一年的习惯,像我这种喜新好奇的性格,算是一个小小的挑战。一年只穿一种颜色的内裤,恐怖!并非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也如同手机铃声一样,久了,成为一种惯性思维,条件反射,就像是钻进潜意识的幽灵,不怎么好玩。

  回想2006
  如果把2006年走过的地方一一列出,会像每月手机帐单一样,套用一句俗语便是什么什么的裹脚布--臭长臭长,留下的记忆却是模糊不堪,但换句话讲,深刻记忆又能是什么呢,刻骨铭心?我在一步一步照着自己的足迹走下去,回头望望来路,低头走路,时不时地再抬起头找着远方,无声无息地走,默默地走。
  2006年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一年,平淡地一无所忆。
  再过十年,想想2006,会有什么符号?这一年里,酷热的八月里在重庆高速公路旁的农家里借口水喝;在比中原县城还要繁华,污染极其的温州小镇西式门面的彩票点里买了一注;在四面环海的小岛上,迎着暴风骤雨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嘶吼狂奔;在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旁倚着栏杆独自装着洒脱摆出一幅酷酷的模样......

  2007?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牛年大吉2:关于恋爱,关于结婚

璇,这封邮件放在信箱里很长时间都没有发出去,因为我不知道这是否合适,但我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发出来,至少我们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第一加强交流,第二可以知道各自的想法,因为我长年在外,很少有机会能够大家坐焉好好聊一聊。我很喜欢面对面的聊天的。 当然我把这封邮件群发了,这样大家都可以看到,因为这种事情对于我来说在我和你们那么大那会儿也面对过,对于现在年纪不差多少的你们,在现在或者不远的几年当中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吧。 我非常支持你恋爱,但不支持现在结婚。 到了十七八岁的年纪,哪个男孩女孩没有对异性产生过不一样的感觉,但正常的年龄产生正常的感觉,本身就是合的不能再合乎的道理了,所以pfwg没有必要压抑自己或者其它,恋爱就恋爱,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是大人了,父母和他们的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是一模一样的。 总不可能让我们在二十五六才懂得什么叫恋爱,什么叫喜欢别人,所以我强烈支持你,也支持你们谈恋爱。 但这是有条件的,像珂,凯,琳还在上学,考大学或更高,都需要把所有时间花费在学习上,可以恋爱,但学习第一,绝对不能影响到学习。学习和恋爱,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调合的矛盾,所以需要自己去把握。我需要提醒你们一点,想在学习和恋爱之间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尤其在高中时期,很难很难。 结婚就不一样了,结婚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而在十七八岁这个年龄根本不可能掌控好。 (实不相瞒,之所以现在还不考虑结婚,是我发现我现在几乎已经有一种结婚恐惧症,这是后话,回头再聊。) 1,首当其冲的头个问题,必须考虑结婚后两人的生计。 总不可能在结婚后,还整天吃喝父母的,那叫啃老族,远的不说,在我们自己的心里,要是结婚后还啃老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对吧。 而现在工作,职业都还没有稳定下来。 2,我们是男人。 正因为我们是男人,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父母在一天天变老,而这同时要求我们必须一天天变得成熟,当他们在年轻时遇到的风风水水,总有一天同样或者类似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的头上来,而我们必须扛起这个担子。 比如说,去年十月发生在家里的事情,那时候我才发现,从小像大山一样坚强的父母,在那一刻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助,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又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3,身体问题。 你们也都这么大了,讨论这个,也并无大碍。 (国外的小孩子在初中的课本上就有生理课,并且绝对不...

大娘 水饺

original uploaded by jianrtian

20100927 TRUE HANGZHOU

“我所喜欢的城市,是一座能够找到它前世今生的城市。” 他们所记到的杭州是美丽漂亮干净的,而真实的杭州,也有繁华林立之后屎水横流的背街小巷,也有袒胸露背大声无忌横行无阻曲境通幽的小姐猛汉,也有低矮沉旧不风常雨蜷缩一角的小屋,也有背墙靠檐晒太阳捉虱子肆意生长的百姓小民。 www.douban.com/group/topic/1387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