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08

家 秋

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了。 在上大学离开家开始的五年里,只有寒暑假在家,而工作后的三年里,每年在家待的时间还不到两周时间,现实地估计,这种状况在近几年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差不多已经忘记了家里的秋季是什么样子,印象深刻的只有母亲坐在老家的园子里收拾着从田里收回来的庄稼,可那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莫名其妙地想秋天黄豆地里头身齐粗的豆虫,似乎那才是秋季里应有的场景事物,而不是现在杭州城里满城散落的桂花香气四溢。 母亲说,小侄子有一天偷偷地说,叔叔不好,叔叔不给他买牛奶,可叔叔即使回家也不能给他买牛奶喝了。

Sunset

今天的事情绝对没有图片里景色那样灿烂!

优雅的文风

在众多文字里,尤为推崇 苗炜师傅 ,娓娓道来,不急不燥,旁征博引,冷静而不失理,温暖而不腻烦,如同一位长者剥着桔子稳稳道道地给你谈天。功力不是一年两年的数量级差别。 何伟(Peter Hessler)是另一位尊敬的先生,我找不到老六译的一段《 RIVER TOWN 》里面的句子了,但独独几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文风文品。 "在通俗文化里,把凡人提升至无穷的高度很常见,只要按照写好的剧本在电影里露脸,或者根据玩球的能力来做就行了。有才很不错,但并非必不可少,对崇拜者而言,偶像——且只有偶像——被灌输了一种力量,而这个比其它任何事都更值得关注。如果仅仅是有关影星或足球明星,这倒并不太要紧。但将一整套制度——譬如毫无约束的金融界——提升至偶像位置,而且你还对其一切行为并不挑剔。这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当旁观者试图将它的缺陷告诉你时,你是不会真正地聆听他们的观点的。" --- 戴维•博丹尼斯(David Bodanis) 另外一位偶像已经诞生。

流浪江南之十月西湖水

我已经很久没有去西湖了,这对于一个住在杭州的人来说,有点奇怪,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所有事情到西湖边总能解决。 没有去的原因,是因为夏天热的要命,况且又没有热恋,待在屋里,去浙图,到附近的学校里篮球,基本上是这样渡过几周的周末,包括 后山 也没有去,没去后山是怕蛇,不是因为都市报常报道山上有蛇,而是同学亲身经历,在半山腰上扮演美女面前不惊不诧挑过成年蛇的勇敢经历。对不起,我很怕蛇。 杭州的十月满城飘香,而西湖边尤为如此。想象一下,拿着一份颇具思考内涵的 报纸 ,迎着夕阳,吮着阵阵飘过的桂花香,时不时地瞥几眼迎面而来踏过微波荡漾西湖水的姑娘,靠,人生如此已尽欢。 流浪江南之找房 流浪江南之乱谈 流浪江南之钱塘江

书墙

是不是在鞭策多写多读?

流浪江南之找房

在外流浪的一大不便就是,需要隔段时间地为自己的栖身之处犯愁。 每天上下班三四个小时的时间,经历了最初三四个月的时间的不适应之后,已经进行了习惯的轨道,并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却过个一年半载就会动动换地方住的念头,而到最后都是有始无终。 在习惯一个地方的生活之后,要换到另外的住处,突然觉得现在住的地方的熟悉和便利,跑步经过的破旧民房,整天叽叽喳喳的小店老板娘,惶惶不可终日时刻准备百米跑的路边摊贩,还有很多遗忘在记忆里的片刻瞬间。 像以前挨家挨户找房的情况,见过没遇过,现在大多是网络上查好找好,现场看房。但仅仅于此,已经够人折腾了。还有更令人恐怖的搬家,所有家付,书籍报纸杂志全部重新整理,码高垒起,不是一般的工程,得过且过是以为干净舒适就可以,单是想象这样的场面就可以了。 好处也有,可以认识更多人。当然类似电影小说里艳遇似的情节,是允许幻想的。说来也巧,从来没有想到能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交上朋友,而恰恰遇到了住在对面屋子今年过年时搬走的小周,我应该比他大几个小时,他喜欢足球。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对感情对友情等等诸多看法的不谋而合。   流浪江南之乱谈 流浪江南之钱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