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牛年大吉1

如果去赶飞机,最好还是把时间多空出两个小时来,总比最后要打车去机场紧巴巴是渴望着飞机晚点好。我感觉郑州新郑机场不比杭州萧山机场差多少。ROC觉得杭州的要好一些。飞杭州到郑州线的厦门航空空姐颇为一般。

郑州还是以往的脏乱,杭州交通差,司机素质不咋地,跟郑州的比起来还算是好的了。河南干冷,回去十天左右时间,手脸干的一塌糊涂。温度和杭州差不多,但是有风,就感觉很冷很冷地。郑州大商后面的新华书店,同学说在郑州相对算是比较大的,但比起天目山路上的博库书城根本不是差一两个数量级。图书有归类无次序,环境窄而无当,但读书人买书人一点儿也不比杭州差,很多大朋友小朋友单看不买,这是个好习惯,毕竟图书的定价实在有点不着边际。郑州二七商圈很繁荣,十几年前的商战,似乎只留在书上了,现实当中的风平浪静,私底下则是暗流潮涌,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也领导了那里的郑州乱之首。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在大陆腹地商场里根本不明显,消费依然强劲,商场里人挤人。还有一点,杭州年末的女人们都是疯子。二马路车站附近有一个人才中心,现在正在修路,交通线路更改,很多人在那里等待着招短工,杂工家政泥瓦等等,其中有一位年纪相仿带着眼镜穿着单薄的小伙子。

郑州中心站,二马路车站,南阳车站跟杭州四大长途车站相比,不是差十个数量级。杭州至少是有秩序,有规定可查,相对执行的较为彻底。所知道的河南省内长途客运车在高速公路上都可以随意上下车,没写错,是高速公路。有很多人习惯在站外上车,但票价并不比站内便宜一分钱。如果响应政策号召,不坐超载车,根本回不了家,因为基本上没有车是不超载的。它可以在出站时满载正常载,一出站就随意停车拉人,在走廊当中摆很多小凳子以供人坐,(没座位和有座位的一个价),等快到了路途当中的几个查验点,找小面包车拉着多余超载的人安全穿过查验点,过了查验点再把这部分人拉上来,(一般在查验点附近会有大量的小面包车在那里等候,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服务)。还有一种情况也很普通,快到了查验点,让超载多余的人低头,查验点的人看不到就OK,那些人都是吃白饭的。

十七岁离家之前的活动范围内的人事物,同十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包括思想,观念。

每年过年时的种种习俗没有变化,所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把流程走一遍。年三十晚上开始的鞭炮声会一直持续到初一的中午,根本没有中断。吵的睡不着觉?不会,虽然一年回来一次,但从十几年前开始,早已经习惯了年关的这种情况。长大了,年越过越没年味,到长辈家里拜年,几乎成了过场,每个都是很亲,但亲中带疏,一是长时间不在一起生活,二是文化隔阂(长辈语)。小时候洗澡游泳的小溪,已经没有了,成了长满水藻的臭水沟。小时候上学走的路觉得很长很长,上下学回家都感觉远的不得了,现在走两步就到,并且在路上还眼朝前方,不带停顿地,因为路上基本认识不了几个人,同龄人大多已结婚生子,(农村娃结婚早),见到了也几乎认不出来,(电影《孔雀》里有类似的情节,别唏嘘了),媳妇们也不认识几个,人家干啥都不知道,说啥话?桥头的小卖铺还在开着,不过老板已经换成了先前老板的儿子。老家大桥桥墩上88年发大水留下的水印还在,而桥南据说当时修桥时砸伤人的几十个大石头没了踪影,被村人拿回家当洗衣板或垫脚石。村子当中几个有水的地方都不能抓鱼了,成了沼泽地或者臭水坑了。

高中路上必经的南新公路上的收费站地点换了,换了桥南,先前的地方有路可以绕行,虽然有位老大爷每天在绕路口拦截。田间地头白色垃圾不少,人们已经习惯成自然随遇而安,中庸之道,差不多就行,天经地义了。

油田路上几位卖旧书的老人变了没有,实在记不得,但卖的书没有变化,都是比我们还要年龄大的书,古书的残本缺本,几无章法,在看到的有限时间里没有看到卖出过,不知道在平时生意怎么样。以前这些旧书摊,是我最happy的地方,现在是篮球场,浙图和山上。

油区内的报刊亭屈指可数,人气颇旺,很多人只是在看,在这里订报纸不普遍。想给家里订《大河报》时,订报热线讲油田的发行站已经撤了,在别人家里也极少看到报纸。书就更不用说了。油区内的书店都能数过来,这次回来挨个逛了一遍,四大名著,外国名著最常见,畅销书也有,相对数量较少。实不相瞒,相当相当地失望,憋着几天了,我一直想说,这是一片被文化遗忘的地方,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标榜汉文化传统蕴育之地,遍地都是遗迹古址的城市。

三年前认为在城市里铺天盖地的手机,会滞后一年到达三四线城市农村,现在基本已经是如此。所谓的山寨机,千元以下机,比较受欢迎,大音量大喇叭。现在这些地方需要满足的电脑。贫富差距不大,但增大的趋势很明显。逢熟人我就问,有没有很多在外边人回来,有,很多,很多几年都没回来的人都回来了,经济危机对底层社会的影响显而易见,当然你可以说他们还有地,至少还有吃的,但是不要忘了,出去的80后新农民工有几个会种地的?以往我们中学所在镇上打群架泡妞强吃强喝强卖的痞子流氓,在高中后两年(98,99)几乎绝迹,都出去挣钱娶媳妇养家了。现在呢?

文体中心滑的不行的篮球场怎么就没人修修呢?很奇怪,我觉得在杭州大多数不会有这种情况,如果公共设施有问题,都会有很多的热心市民打电话去问询投诉曝光,报纸电视广播媒介系统比较成熟,政府部门相对有实际意义,能够站在市民的角度来修理改进。可老家文化中心的篮球场,都好几年了,每天下午人气旺的一塌糊涂,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服到家了。回到家,事情不多,几乎天天下午去打球,在这种固定场所打球,没多久就可以认识很多人,至少混个脸熟,球路水平实力容易摸出来,拉帮聚伙容易,基本上都是同学朋友一起来,即使不打,那里也是聚会的好地方,何况后面就是公园,这个下回再详细说说。篮球场,有一种人少不了,大爷大叔,大叔们喜欢争论犯规,大爷们不敢恭维,见着这些,基本上我是绕着走,我宁可放水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当然玩得最爽的还是和同龄人一起。

二零零九年二月一号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牛年大吉2:关于恋爱,关于结婚

璇,这封邮件放在信箱里很长时间都没有发出去,因为我不知道这是否合适,但我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发出来,至少我们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第一加强交流,第二可以知道各自的想法,因为我长年在外,很少有机会能够大家坐焉好好聊一聊。我很喜欢面对面的聊天的。 当然我把这封邮件群发了,这样大家都可以看到,因为这种事情对于我来说在我和你们那么大那会儿也面对过,对于现在年纪不差多少的你们,在现在或者不远的几年当中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吧。 我非常支持你恋爱,但不支持现在结婚。 到了十七八岁的年纪,哪个男孩女孩没有对异性产生过不一样的感觉,但正常的年龄产生正常的感觉,本身就是合的不能再合乎的道理了,所以pfwg没有必要压抑自己或者其它,恋爱就恋爱,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是大人了,父母和他们的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是一模一样的。 总不可能让我们在二十五六才懂得什么叫恋爱,什么叫喜欢别人,所以我强烈支持你,也支持你们谈恋爱。 但这是有条件的,像珂,凯,琳还在上学,考大学或更高,都需要把所有时间花费在学习上,可以恋爱,但学习第一,绝对不能影响到学习。学习和恋爱,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调合的矛盾,所以需要自己去把握。我需要提醒你们一点,想在学习和恋爱之间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尤其在高中时期,很难很难。 结婚就不一样了,结婚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而在十七八岁这个年龄根本不可能掌控好。 (实不相瞒,之所以现在还不考虑结婚,是我发现我现在几乎已经有一种结婚恐惧症,这是后话,回头再聊。) 1,首当其冲的头个问题,必须考虑结婚后两人的生计。 总不可能在结婚后,还整天吃喝父母的,那叫啃老族,远的不说,在我们自己的心里,要是结婚后还啃老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对吧。 而现在工作,职业都还没有稳定下来。 2,我们是男人。 正因为我们是男人,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父母在一天天变老,而这同时要求我们必须一天天变得成熟,当他们在年轻时遇到的风风水水,总有一天同样或者类似的事情,会发生在我们的头上来,而我们必须扛起这个担子。 比如说,去年十月发生在家里的事情,那时候我才发现,从小像大山一样坚强的父母,在那一刻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助,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又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3,身体问题。 你们也都这么大了,讨论这个,也并无大碍。 (国外的小孩子在初中的课本上就有生理课,并且绝对不

新闻的力量

读《美国新闻史》笔记 [一] "新闻界的力量并不在于以意见劝服他人,而在于传播信息以及唤起人们或深刻或肤浅的问题的兴趣。 "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新闻界提供信息、灵感、鼓动和学校常常供不应求的一个社会的教育。 "在欧洲,人们认为美国能如此迅速地在全国范围提高启蒙水平是有魔法相助。在美国生效的这种魔法其实就是印行报纸。例如,公共马车定期运送报纸,在荒野地区有报纸令我惊喜交加。任何一个拓荒者都阅读报纸,无论他离文明多么遥远,也不管他多么贫穷。公共马车驶近荒野新近开辟的定居点时,便会吹响嗽,接着,马车夫从座位下的箱子里取出报纸,扔到路边。这种景象一天到晚不断重复:向路边的定居点(有时不过是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扔报纸。 "我心甘情愿贡献出自己,作为一次伟大实验的对象。。。以证明所谓新闻出版自由与安邦定国水火不容这种说法纯属一派胡言。 "但是,世界的确是运动着的,而它在人世间的动力便是敢于走在时代前面的那些人的无畏思想和言论――在他们进行斗争的日子里,这些人被嘲讽为疯子、梦想家、不切实际的空想家和幻想家,并被他人避而远之;他们被当作头脑里充斥种种荒诞不经、异想天开的怪念头以及形形色色的主义的人。然而,他们是航船的桅樯和风帆,而保守主义则是与些相应的压舱之物。压舱之物固然重要――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若航船不向前行进,压舱之物便毫无意义。 ――霍勒斯 格里利 "华盛顿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电 总统今晚在一剧场遭枪击,可能伤已致命。 "报纸有它自己的历史;但它同样有一个自然的历史。报纸,按照目前这种状况,并非如同我们的道学家有时所设想的那样,是一小部分活着的人随心所欲的产物理学。恰恰相反,它们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阳光照亮你的路

  反叛的代价   MM:又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坐下来给你写信,但是我有心事。   过去两个礼拜,蛮惨的,生活里问题很多。每一个问题,好像都在考验我性格里不同的一个部分。每一个问题性质不一样,所以就需要不同的面对方式,也需要调动我性格里某一种品质,这个品质,我或者有,或者没有,还要开掘才会出现。有些问题需要的是勇气,有些,需要智能。   其实也都不是什么真正严重的事,但是你知道,给生活“加料”的通常都是些芝麻小事,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有时候,你已经有麻烦了,偏偏还要打破一个玻璃瓶或者吃早点时把牛奶泼得一身,你只好觉得,太倒霉了。   大的问题,譬如三月就要毕业考啦,大学入学啦,或者是将来的工作,这些暂且不提,最近出了两个状况,让我很心烦。   第一个,上封信你问我,碰到一个你不赞成的人,而他偏偏掌权,譬如说他是决定你成绩的老师,这种矛盾我怎么处理?现在就发生了。我跟你说过我不欣赏英文老师,因为我觉得他程度不够。我们这一班有一半人都到美国去做过交换学生,我也在美国读过一年,所以我们的英文水准比一般没去留学的德国学生要高很多,而他好像完全不理会这种差异,还是照他一贯的方法教学,就是要我们听写,或者让我们读一堆无聊的文章。从他那里,我简直学不到任何东西。我甚至觉得从美国回来以后,我的英文就停止进步了。最让我生气的是,我发现他对英文的文学作品根本没有解析的能力,常常不知所云。英文课就变成我们最不需要动任何脑筋的课。   我是在这个时候决定要“反叛”的。我在他的课上睡觉,而且拒绝交作业。讨论文学作品的时候,我提出他完全无法招架的问题。   然后,事情就发生了。他竟然说我在“嗑药”!他去跟我的导师说,我上课没精打采,而且不做作业,一定是因为“嗑”。导师就来找我谈话。连同学都以为是真的了。   MM,你说我“反叛权威”对还是不对?现在,我得到什么?他很快就要退休,而我,得到一个烂分数,外送一个被破坏的名誉。   我不是不知道反抗权威会有后果,也想过是否闭嘴做他的乖学生,但是最后,我还是用消极“罢课”去抵制他,因为我实在受不了无知的人假装有知识,还要来对你指指点点。我的理性毕竟败给了我的情绪。而现在,他给我这么多麻烦,我的好胜心又被挑起,我想:嘿,我就做给你看,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英文成绩扳回来。这样,他是不是会开始理解我反对他是因为他教学太烂?      坠入情网   这第二个